來源:河南日報作者:張建新責任編輯:杜汶紋
魯山鄧小平舊居
位于魯山縣辛集鄉程西村的豫西整黨會議舊址
一座歐式風格的青磚小樓坐落在魯山縣委大院之內,初冬的陽光為小樓鑲上了金邊,熠熠生輝。小樓門匾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軍事委員會原副主席劉華清題寫的“豫西革命紀念館”7個燙金大字?,F在,這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月20日上午,記者來此感受70多年前的革命歲月。
“挺進豫西逐鹿中原勢如破竹追窮寇盡收北國,決戰淮海飲馬長江壯若卷席殲余頑一統金甌。”這是紀念館大門兩側的楹聯,為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中共河南省委原副書記李寶光同志所題。她的丈夫是著名的“兩彈一艇”元勛劉杰同志,曾任原國家二機部部長,河南省委原第一書記。這對革命伉儷都曾在魯山戰斗、生活過,與這里結下了不解之緣。
來到紀念館二樓,東南角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擺放著木床、木椅等幾件漆色斑駁的老家具,一部手搖式電話擺在床邊條幾之上,仿佛正在等待前方戰場的消息。當年,鄧小平同志曾住在這間房屋里,運籌帷幄中原解放戰爭。
據魯山縣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于慶彬介紹,1947年6月,國民黨部隊雖然在裝備上和兵員上仍占優勢,但有生力量已經受到嚴重打擊。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共中央審時度勢,毅然指揮劉鄧大軍于是年8月躍進大別山,陳謝兵團挺進豫西,拉開了戰略大反攻的序幕。同年9月,華東野戰軍越過隴海鐵路南下。至此,三路大軍形成中央突破,兩翼牽制,互為掎角的態勢。
陳謝兵團挺進豫西后,迅速殲滅了豫西之敵的有生力量,接連解放了豫西諸縣,開辟了豫陜鄂解放區。1947年11月,魯山縣解放,豫陜鄂邊區后方工作委員會即進駐縣城,并在魯山建立了豫陜鄂邊區后方司令部及豫陜鄂邊區行政公署,下轄8個地委、8個專署和8個軍分區及51個縣級人民政權。1948年4月,劉鄧大軍撤離大別山,師出豫西同陳謝兵團和華東野戰軍會師。6月,撤銷豫陜鄂邊區建制,在魯山縣建立中共豫西區黨委、豫西行署和豫西軍區,下轄6個地委、6個專署、6個軍分區。1949年2月,豫西區建制撤銷,在魯山縣宣布成立中共河南省委。
豫陜鄂邊區及豫西區黨、政、軍領導機關駐魯山期間,魯山縣是豫陜鄂邊區及豫西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領導全區開展組織建設、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武裝建設和軍事活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領導人,多次在魯山主持召開重要會議,魯山在全國解放戰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座小樓也是豫陜鄂前后方工作委員會舊址。
1948年4月25日,在魯山召開的豫陜鄂前后委聯席會議上,鄧小平作了《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的重要報告。報告敏銳洞察并正確解決了事關推進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程的軍隊建設、黨的建設問題,客觀論述了市場與政治、經濟、人民生計的關系,以及保護發展市場的政策策略。在此基礎上通過以后幾十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理論。報告充分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深邃的政治智慧、一往無前的革命堅定性、一貫的求實作風、一心為民的高尚品格。
1948年1月,中共豫陜鄂邊區后方工作委員會為了及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報道解放戰爭的勝利消息,籌辦了《豫陜鄂日報》。1948年6月,隨著豫陜鄂邊區的黨、政建制取消,中共豫西區委員會、豫西區行政主任辦公室的建立,《豫陜鄂日報》更名為《豫西日報》,由毛澤東同志題寫了報頭。1948年7月1日,《豫西日報》正式創刊。報紙為四開四版,發行量為20000份。創刊號上,劉伯承親筆題詞:“通過群眾路線,實現正確政策”。1949年3月8日,豫西日報社遷至開封,后與開封日報社合并為河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