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文物里的長征:一扇門板發表時間:2024-12-01 16:54 文物是歷史的記憶。紅色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見證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是弘揚革命傳統、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拔奈锢锏拈L征”以文物為引,歷史為媒,結合專家訪談,講述長征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紀念遵義會議90周年。
赤水河風光。熊洪全 攝
立冬季節,赤水河兩岸疊翠流金,河水波光瀲滟,宛如一幅寧靜致遠的山水圖景。
赤水河風光。婁山春 攝
悠悠赤水河,流經云貴川,匯入萬里長江。89年前,中央紅軍在敵軍圍追堵截中四渡赤水,譜寫了一首中國革命史上的壯麗詩篇。
四渡赤水紀念館。婁山春 攝
在習水縣土城鎮,一座黔北民居風格的建筑矗立于赤水河畔,這便是四渡赤水紀念館。在這里,一扇門板、一枚銅錢、一把步槍……它們講述著89年前四渡赤水的悲壯,訴說著軍民魚水情的深厚。
“遵義會議后,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根據情況的變化,決定改變黎平會議以黔北為中心來創造蘇區根據地的決議,擬北渡長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新蘇區,率領中央紅軍揮師北進。1月24日,中央紅軍抵達習水土城。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28日,紅軍在土城青杠坡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四渡赤水教學服務中心教研處教師韓世倩說,青杠坡戰斗,拉開了四渡赤水戰役的序幕。
赤水河風光
“由于青杠坡戰斗未能取得預期戰果,為迅速脫離堵追之敵,紅軍連夜在土城渾溪口、蔡家沱、赤水元厚架設浮橋,于1月29日凌晨開始西渡赤水河?!绷曀h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張箭宇告訴記者,當年赤水河面較寬,水流湍急,架設浮橋十分不易。土城古鎮上老百姓便用自家的木船、門板、繩索等,幫助紅軍在渾溪口、蔡家沱以河中巨石為橋基,連夜架好浮橋,使得紅軍于29日上午順利渡過赤水河。此后三個多月,紅軍又在赤水河上來回三次飛渡。
紅軍搭浮橋用的門板
“當年我的曾祖母就主動把自家的門板卸下來,借給紅軍搭浮橋?!睅椭t軍搭浮橋群眾后人曾文楝說,為順利渡河,紅軍挨家挨戶借門板,由于紅軍紀律嚴明,借東西寫借條、買東西要給錢、損壞東西要賠償,還開倉分鹽,深得民心。土城鎮上的百姓都愿意幫助紅軍,紛紛將自己的門板、繩索、木頭借給紅軍。2015年,曾文楝把家里的這扇門板捐給了四渡赤水紀念館。
紅軍搭浮橋用的門板
如今,在紀念館展柜里陳列著一扇深褐色的舊木質門板,別看其貌不揚,它可是國家一級文物。
“這就是中央紅軍一渡赤水時,當地群眾主動拆下自家門板,幫助紅軍搭建浮橋用的門板。全軍于29日上午10時許全部渡過赤水河,進入川南古藺境內。這些門板不僅是當年紅軍能夠成功一渡赤水的重要‘功臣’,也是紅軍與當地百姓深厚感情的有力見證。”四渡赤水紀念館副館長劉軍說。
土城渡口
元厚渡口
“一渡赤水河后,中央紅軍迅速進入川南。2月18日至21日,全軍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等渡口東渡赤水河,回師黔北,直奔桐梓。此為二渡赤水河。”劉軍說,“紅軍二渡赤水后,五日之內,攻桐梓,克婁山,再占遵義城,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3月16日晚至17日中午,全軍從茅臺渡口第三次渡過赤水河,進駐赤水西岸川南古藺地域。”
茅臺渡口
“三渡赤水后,紅軍再次出現在川南,蔣介石急忙調整部署,企圖將紅軍聚殲于古藺地區。毛澤東當機立斷,毅然決定回師東渡,奪取戰略主動權。3月21日至22日,中央紅軍迅速從太平渡、二郎灘、九溪口等渡口第四次渡過了赤水河,再次來到了黔北,并且迅速南下,南渡烏江,兵臨貴陽,調出滇軍,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徹底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弊窳x市長征學學會會長黃先榮說,就這樣,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聲東擊西,忽南忽北,不斷地調動敵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奇謀迭出,精彩紛呈,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河示意圖
“四渡赤水戰役,是3萬多紅軍與40萬國民黨軍的較量,戰役從1935年1月29日一渡赤水開始,到5月上旬勝利渡過金沙江為止,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中央紅軍于川滇黔邊的作戰計劃,是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變被動為主動的經典戰役。毛澤東曾頗為自豪地說,四渡赤水是他平生的得意之筆?!秉S先榮說。
土城渡口紀念碑。婁山春 攝
走出紀念館,沿著土城古鎮的老街行走,在老街兩旁,見得最多的還是一扇扇深褐色的舊木質門板,這些門板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紅軍門板”。穿過女紅軍街的小巷,拾級而下,便到了當年紅軍一渡赤水河的一個渡口。站在一渡赤水的土城渡口,河道兩岸青山連綿,寬闊的河面微微泛著紅光,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壯闊與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