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探索校館合作思政育人新路徑發表時間:2024-11-27 17:08 近年來,遵義市委教育工委、遵義市教體局通過與地方博物館、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緊密合作,突出遵義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優勢,不斷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紅色基因入靈魂,持續打造遵義學校思政工作新品牌,深入探索和實踐校館合作模式下的思政育人新路徑。 遵義市委教育工委、遵義市教體局印發《關于開展校館合作共建“紅色思政大課堂”結對行動的指導意見》,統籌指導各學校與教育部確定的“大思政課”教學基地遵義會議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及市內的國家、省、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等147個實踐教學基地結對合作,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基地育人功能,采取“1+1”或“1+N”模式結對,開展校館合作共建“紅色思政大課堂”,著力構建“大思政課”工作格局,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各地各校充分結合各自特點,與實踐教學基地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在思政教育領域的合作方向和具體目標,通過深度合作,將場館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參觀學習中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和國情,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圍繞思政育人主題,校館共同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形成館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共譜教育事業新篇章。遵義市各地各校通過聚焦新時代偉大變革、結合基地特色開展“四史”教育、中國革命文化、偉大建黨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鄉村振興等“場館里的思政課”“田間地頭的思政課”把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建設成為“行走的思政課堂”,讓學生近距離接觸文化遺產,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邀請紀念館優秀講解員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進校園巡展宣講”“紅色文化進校園思政課”等,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今年來,開展“行走的思政課”進校巡展宣講12場,受眾師生達2萬余人;全市大中小學2.6萬余名學生觀演《偉大轉折》劇目,偉大轉折劇場為師生上紅色思政課30余場次;培育“小小紅色宣講員”1700余名,選派優秀講解員走進全國各大中小學、紀念場館講黨的歷史和紅色故事,參加“遵義會議偉大轉折——行進中的遵義會議紀念館”赴石家莊巡展宣講;組建500余人的“遵義會議精神宣講進校園”宣講隊伍,已開展市級宣講3場,覆蓋2600余人次,縣級宣講42場,覆蓋10000余人次,全市各高校、中小學校共開展校級宣講1135場,覆蓋28萬余人次,進一步加深全市青少年對遵義會議精神的理解與認同。 指導學校建立健全思政課兼職教師聘任制度,聘請基地領導或中層骨干、專家學者、優秀講解員等擔任思政課兼職教師,緊緊圍繞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聚焦黨的歷史、偉大建黨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鄉村振興等,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和遵義故事,通過宣講、座談、報告會等形式走進校園,開展“主題宣講校園行”“紅色文化入校園”“科學精神上講堂”“先進模范上講臺”“館長講思政課”等“大思政課”活動,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說服力、吸引力,不斷提升“大思政課”育人成效,推動共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思政課堂,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今年以來,全市“校館合作共建”互聘思政課教師100人,培訓紅色研學輔導員300人。組織思政課教師、紅色研學輔導師赴貴陽“紅飄帶”、韶山、井岡山、四渡赤水紀念館考察學習、交流研討,共建、共享、共研思政教育發展新思路,共商、共促、共議思政教育改革新趨向,不斷開創新時代全市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