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構建“四網”體系 推進水務高質量發展發表時間:2023-06-17 11:08 近年來,遵義市緊緊圍繞貴州“大水網”建設發展思路,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構建供水保障網、防洪保安網、美麗河庫網、行業服務網,形成供水大動脈、防洪大體系、水生態大格局,推進遵義水務高質量發展。 暮色穿阡 馬順強 攝 構建供水保障網 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以大中型水庫為骨干、小型水庫為節點,規劃構建“一核三區”遵義水網建設,即以中心城區、桐梓、綏陽為核心,東部(湄潭、鳳岡、余慶)、西部(仁懷、習水、赤水)、北部(務川、正安、道真)為三區的遵義水網總體布局。核心區以觀音、文星、海龍等水庫為主要水源節點,逐步實現遵義都市圈“多水源點+環狀互通管網”的保障格局,保障重要區域發展和生態用水需求。東部片區以湄江水庫(加高)、穿阡、魁龍等水庫為骨干水源+輸配水管網保障供水。北部片區以黔北水利樞紐、石峰、冉渡灘等水庫為骨干水源+輸配水管網的保障格局。西部片區以觀音、大沙壩、丙安等水庫為骨干水源+輸配水管網的保障格局。 據了解,“十二五”以來,遵義市累計開工骨干水源工程103座,已完成竣工驗收39座,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10.92億立方米。實施脫貧攻堅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44.89億元,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3179處,解決了619.26萬農村居民飲水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3.14%,規?;こ谈采w人口比例達28.71%,有效解決了農村飲水保障。 構建防洪保安網 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近年來,遵義市水務局全面加強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洪澇災害防御能力,以流域為單元,城鎮、重要村寨、產業園區、病險庫及山洪災害點等為節點,以水文氣象預報及監控監測調度為手段,逐步完善防洪減災網絡。以強化科學調度、強化執行落實、強化風險管控、強化共同發力、強化關鍵要素為抓手,抓實洪澇災害防御;圍繞集體會商和提前預警相結合、重點任務和具體人員相結合、常態排查和重點整治相結合、協作配合和各盡其責相結合、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相結合的“五結合”工作機制,保障河湖安瀾,人民安居。同時,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強化汛期安全管理,全面落實病險水庫安全監管責任,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遵義市連續兩年實現水旱災害“零死亡”目標,2021年,遵義市水務局榮獲“全國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構建美麗河庫網 保障河湖生態環境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緊緊圍繞抓水資源保護、抓水污染防治、抓水環境治理、抓水生態修復等工作措施,認真落實河長制管理工作機制,全面開展河流綜合治理,恢復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環境體系,構建美麗河庫網絡。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推進烏江、赤水河等流域入河排污口問題整治,在各流域鄉鎮集鎮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解決污水直排問題。截至目前,遵義已建成城鄉生活污水處理廠(站)241座,實現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加快推進深化水務一體化改革,通過改革理順排水管理體制,強化城鎮生活污水行業管理。采取PPP等融資方式,通過生態補水、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河道清淤、小水電拆除等綜合治理,全面整治赤水河、湘江河、蝦子河等流域水生態環境。建立河湖管理長效機制,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全覆蓋。目前,全市有4366名河長,398名河道警長,2518名巡河保潔員,1468名志愿者,全力保護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環境。 構建行業服務網 保障涉水事務管理 全面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為解決水利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城鄉供排水等工作中政出多門、機制缺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遵義市按照“水務管理全市一盤棋”的原則,采取全鏈條設計、全資源統籌、全流程統管、全產業規劃的思路,劃轉水務管理職能,推進水務監管一體化改革,全面構建供排一體化、廠網一體化、城鄉一體化“三個一體化”發展格局,變“多龍治水”為“歸口管水”。取得了“管”水體制新突破、“產”水能力新提升、“供”水保障新機制、“治”水效果新進展、“涉”水事業新發展的“五新”成效,開創遵義治水管水新局面,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利支撐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