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創未來、成就精彩”貴州祖國頌文化培訓有限公司實地考察活動,順利結束發表時間:2018-11-21 14:25 “先烈之魂,民族之根”。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 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當年中央紅軍從遵義地區北進途中, 受到國民黨軍隊重兵堵截,由于敵情的不斷變化,毛澤東等果斷決定, 紅軍分三路于1935年1月29日西渡赤水河,進入川南地域時的艱難險阻。只有親身體驗過, 才能從內心深處深刻地感受到,這種來之不易的生活是有多么的艱難,長征之路又是怎樣的一種磨難。 從講解員口中我們得知,據劉伯承回憶到:遵義會議的精神傳達到部隊中, 全軍振奮,好像撥開重霧,看見了陽光,一切疑慮不滿的情緒一掃而空。 由此可見,遵義會議精神在長征中是尤為重要的存在, 我們更應該將這種精神傳承下去。
毛澤東說:四渡赤水是我平生得意之筆。 鄧小平說:毛主席軍事思想最光輝的一頁, 就是長征中的四渡赤水! 江澤民說:長征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豐碑上。
當我們抵達青杠坡戰斗遺址時, 就被“青山埋忠骨 ,紅軍烈士永垂不朽 ;赤河蕩英魂 , 民族精英浩氣長存”的大氣標語所震撼。在踏上百步的石階上時, 我們的內心是無比沉重的;因為此時爬了百來級階梯的我們都氣喘吁吁, 真的難以想象,當年的革命戰士們扛槍扛炮頂著槍林彈雨在泥濘中行走,又是怎樣的一種心境。 碑上的“青杠坡戰斗遺址紀念碑”幾個金色大字便是由參加了青杠波戰役的張震將軍親筆題寫。 青杠坡戰役是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打的第一仗, 是四渡赤水的發端之役,是共產黨軍事史最能展現領導人英雄氣概的一幕。 青杠坡紀念碑周圍的桐梓窩、尖山子等山上, 雖然埋葬著許許多多不知道姓名的革命烈士,但是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都叫"紅軍"。 巾幗鐵流巍峨豐碑,永遠的女紅軍。紅梅凌霄,英雄本色。(紅軍戰士) 烽火硝煙 英姿颯爽,講的就是漫漫征途,長征路上的巾幗英雄。 在長征的路上女紅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們懷著堅定的革命信念,緊跟黨的步伐。在紅軍革命時期, 面對高難度的行軍和突如其來的戰斗,女紅軍也會同男紅軍一樣在戰場上英勇殺敵, 作為女人,生理期的折磨和懷孕分娩時的痛苦,讓女紅軍在雪山、 草地的惡劣環境中飽受了比男紅軍更多的艱辛。
相信大家都聽過半條被子的故事, "半條被子"是指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 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 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 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 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茍壩用馬燈照亮中國的地方---毛澤東。 在這個地方我們很榮幸的遇到了廣東的抗戰老兵曾慶年政委曾將軍、 黃慶良政委、中校團副政委等領導,并且邀請我們同他們一起留下了珍貴的合影作為紀念。 黃慶良政委說道:“曾將軍當年在戰斗中不幸負傷, 如今行動不便,但這阻擋不了老將軍緬懷先烈的決心和行動”。 老將軍這種不屈不饒、堅韌不拔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我們。
茍壩會議是1935年3月在茍壩的一場會議。 茍壩會議成立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團, 完成了遵義會議改變黨中央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的任務。 進一步確立和鞏固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在茍壩還有一顆古樹,當地人說這是一棵“真理之樹”! 為什么這么說呢?原來在1976年毛澤東等幾位國家領導人去世時, 這顆古樹兩年沒有長過葉子,所以它被稱為“真理之樹”, 茍壩的村民們時常在古樹上系上紅絲帶祈福。
“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里找到鄉愁了!”兩年前,到這里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脫口道出了花茂深藏的價值。山環水繞間細雨蒙蒙,滿目蒼翠,濕漉漉的石板路兩邊木屋連綿,多是整齊潔凈的兩層小樓,小青瓦斜臥屋頂,雕花窗洞開白粉墻,黔北民居三合院的午飯時分,井水清淺,飲香滿溢。天寒,村民們大多愜意的在屋中烤火取暖,但也有不少村民仍堅守在自家的作坊中等待客人光顧,傳統手工藝在這里生根發芽,再創輝煌。人們在這走著聊著,恍入桃源,仿佛穿越到唐時鄉野宋時村…… 我們要學習宋綺云說過的:“我不能彎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饒。人生百年終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的那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遵義長征足跡秉承傳承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的使命,在考察過程中發現問題并改正問題;做到了學有所用、學有所長,并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其運用。同時,在歷經風雨兼程的兩天后,貴州祖國頌文化培訓有限公司順利結束了此次考察活動,并取得了圓滿成功。 |